眼睛:眼珠不能轉動,只能直視,所以頸椎很柔軟,能轉270度;桿體細胞(看形狀)極多,錐體細胞(看顏色)不多,看東西近乎灰階;視力約為人類的一百倍左右。此外,鴞形目的視覺在任何光度下都維持的敏銳度,只是白天強烈的光源對其瞳孔而言是頗沉重的負荷,故大多數的貓頭鷹選擇於夜晚出沒。
耳朵:體積極大,右耳向上開啟,左耳則指向下方,藉比較兩耳接收音量的大小及時間差來精準地定位出音源位置,面盤是很好的聲波收集器;聽力是貓的四倍。
羽毛:翅膀羽毛上有天鵝絨般密生的羽絨,邊緣呈一種特殊的鋸形(梳羽),因而貓頭鷹飛行時產生的聲波頻率小於1千赫,而一般哺乳動物的耳朵是感覺不到這麼低的頻率的;羽翼在身體的比例顯得相當的大,提供了巨大的浮力與轉折力。
爪子:用腳爪攻擊目標,是非常厲害的捕獵武器。嘴喙:主要用來撕扯獵物。
食繭: 貓頭鷹吃東西很有趣,通常將獵物整隻吞入,若獵物過大才會以爪抓牢獵物,再用嘴撕裂分塊吞入,不能消化的毛、羽、骨骼、昆蟲殼(幾丁質) 會形成橄欖狀小團,再吐出來,那就是食繭,分析食繭可以知道鴞的食物種類和比例,例如台灣的黃魚鴞食繭中常含大量的蟹殼,因此可推測溪蟹為黃魚鴞的主要食物之一;分析1000個長耳鴞的食繭後發現,長耳鴞的食物中97%是鼠類。 擬態和偽裝:鴟鴞科的鴞會把耳狀簇羽直直豎起,一動也不動的站著,或縮成一團,裝作樹幹或樹瘤, 藉著與樹皮相似羽色偽裝而躲過敵害。 威嚇:擊喙、喝氣和搖擺。 保護色:除了雪鴞,多為近似樹幹的棕褐色,並且胸前大多雜有斑紋,和環境呼應。
二、鳥類通常不喜歡人去抓牠,因為牠會很不舒服,如果要抓牠一定要小心不要折到牠的翅膀和腳為原則,也不要被牠抓傷!
三、蘇聯鳥類學家曾做過統計,一隻貓頭鷹一個夏天可捕1000只左右的老鼠,而一隻老鼠一個夏天要糟踏糧食1公斤左右。以此推算,一隻貓頭鷹在一個夏天可替人類保護1噸糧食,這是一個驚人的數位。體重只有300克的倉鴞約有9.5萬個聽覺神經細胞,而體重600克左右的烏鴉卻只有2.7萬個。全世界最大的貓頭鷹是雕鴞(Eagle Owl)。這種貓頭鷹70-75公分高,體態魁梧,雕鴞除了捕食鼠類外,也能捕殺蛇類,而且兇猛程度不亞於鷹、雕。這種兇猛的貓頭鷹在人類的捕殺(買賣用)和對棲息地的大量破壞下已經很少見到了。貓頭鷹另一項生存隱憂是人類大量使用毒藥滅鼠和昆蟲,而貓頭鷹吃了被毒死的老鼠、被殺蟲劑殺死的昆蟲也容易死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